三、资本积累
1、资本积累的必然性及其实质
资本主义积累的实质、后果、作用和历史趋势是什么?
一个社会任何时候都不能停止消费,因而也就不能停止生产。社会生产总是连续不断、周而复始地进行。这种不断重复和不断更新的生产,就是再生产。
在资本主义制度下,资本家生产出剩余价值以后,如果把全部剩余价值都用于自己的个人消费,再生产只是在原有的规模上重复进行,这就是资本主义的简单再生产。通过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不仅生产出商品和剩余价值,而且再生产出资本家的全部资本和仍然要依靠出卖劳动力为生的雇佣工人,即再生产出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
资本主义再生产的特点不是简单再生产,而是扩大再生产。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是指资本家把生产出来的剩余价值,并不全部用于自己的个人消费,而是把其中一部分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用来购买追加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使生产在扩大的规模上重复进行。把剩余价值再转化为资本,或者说,剩余价值的资本化,就叫做资本积累。剩余价值是资本积累的源泉,而资本积累是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的重要源泉。通过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不仅生产出更多的商品和剩余价值,而且还再生产出拥有更多资本的资本家和仍然要出卖劳动力的大量雇佣工人,从而使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扩大规模的基础上被再生产出来。
在资本主义制度下,资本积累具有客观必然性,这是由两方面原因所决定的。一方面,资本主义的生产目的决定了资本家对剩余价值的追求是无止境的。为了获取尽可能多的剩余价值,资本家必须不断进行资本积累来增加资本总额,以扩大生产规模。所以,对剩余价值的无限追求是资本家不断进行资本积累的内在动力。另一方面,竞争作为一种强制力量,迫使资本家不断进行资本积累,以便改进生产技术和扩大生产规模,增加竞争力。所以,竞争是资本家不断进行资本积累的外在压力。
剩余价值是资本积累的源泉,如果剩余价值分为积累部分和资本家个人消费部分的比例不变,那么资本家获取的剩余价值越多,资本积累的规模也就越大;而资本积累的规模越大,就可获得更多的剩余价值。因此,资本积累的实质就是,资本家用无偿占有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进行资本积累来增大资本的规模,以便继续占有更多的剩余价值,从而占有不断增大的资本来扩大对工人的剥削和统治。
2、资本积累的后果
(1)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
资本的构成可以从两方面来考察。一方面,从物质形态看,资本是由一定数量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所构成,它们之间的比例是由生产技术水平所决定的。这种反映生产技术水平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之间的比例,叫做资本技术构成。另一方面,从价值形态看,资本是由一定数量的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构成的,它们之间的比例叫做资本价值构成。资本技术构成决定资本价值构成,资本价值构成的变动通常反映资本技术构成的变动。这种由资本技术构成所决定,并且反映资本技术构成变化的资本价值构成叫做资本有机构成,可用公式c:v来表示。
在资本积累过程中,由于追求更多剩余价值的内在动力和迫于竞争的外在压力,资本家必然会不断改进企业的生产技术装备,提高劳动生产率,结果在全部资本中,不变资本所占比重增大,可变资本所占比重缩小,从而导致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所以,资本有机构成的不断提高,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
(2)相对过剩人口的形成
相对过剩人口即失业人口,它的经常存在,是资本主义国家极为普遍的现象。庞大的失业人口成为资本主义国家严重的社会问题。
相对过剩人口的形成,同资本积累过程中资本有机构成的不断提高密切相关。资本有机构成的不断提高,意味着在全部资本中,可变资本所占比重日益减少,由于资本对劳动力的需求是由总资本中可变资本的大小所决定的,因而可变资本所占比重的减少,必然导致资本对劳动力的需求日益相对地减少,有时还会绝对地减少。
另一方面,随着资本积累的进行,劳动力的供给却日益绝对地增加。这主要是因为,大量妇女和童工涌进工厂,大批破产的农民和手工业者加入雇佣劳动队伍,同时人口的绝对数量从而劳动者的人数有时也会增加。
这样,在资本积累过程中,出现了两种完全对立的现象,一方面是资本对劳动力的需求日益相对地有时甚至绝对地减少,另一方面则是劳动力对资本的供给却日益绝对地增加。其结果,不可避免地产生大量失业人口,形成相对人口对剩。所谓相对过剩人口,是指劳动力的供给相对于资本对劳动力的需求来说而过剩,并不是人口的绝对过剩。相对过剩人口是由资本主义制度所造成的。
资本主义社会存在的大量相对过剩人口,不仅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必然产物,而且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这是因为:第一,相对过剩人口的存在,可以起到劳动力的蓄水池作用,以满足资本对劳动力有时增加有时减少的需要。第二,相对过剩人口的存在,可以迫使在业工人接受较低的工资和较差的劳动条件,有利于资本家加强对工人的统治与剥削。
正因为相对过剩人口既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物,又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存在和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所以,资本主义国家虽然可以采取一些措施缓解失业,但不可能也不真正愿意消灭失业人口,资产阶级国家所宣扬的实现“充分就业”,是不可能兑现的空话。
(3)严重的贫富两极分化
随着资本积累的进行,一方面,资本的规模不断扩大,社会财富越来越集中在少数资本家手中;另一方面创造社会财富的广大工人阶级,却只拥有社会财富的极少部分,遭受着失业和贫困的折磨,生活极不安定。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就是随着资本积累的不断进行,必然产生两个对立的方面,即财富在资产阶级一方积累,贫困在无产阶级一方积累,形成严重的贫富两极分化。这个规律深刻地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内在的对抗性矛盾,无产阶级所创造的财富虽然越来越多,但他们始终处于被剥削和贫困的境地,这是资本主义制度存在严重社会危机的深刻经济根源。
3、资本积累的历史作用和历史趋势
通过资本的原始积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取代了封建主义生产方式,使社会生产力从封建制度的束缚下解放出来,获得迅速发展。随着资本积累的不断增长,生产资料以空前的速度和规模集中起来,社会分工和生产专业化广为发展,手工生产劳动转变为大机器工业生产,从而促进了生产规模进一步迅速扩大和产品数量的急剧增长。而商品经济的迅速发展,不仅促使分散的地方市场逐渐汇合成统一的国内市场,而且进一步向国外扩展,形成了世界市场。所有这一切,都极大地提高了生产社会化的水平,使社会生产力获得了空前迅猛的发展。列宁曾充分评价了资本主义的历史进步作用,他说:“资本主义的进步的历史作用,可以用两个简短的论点来概括:社会劳动生产力的提高和劳动的社会化。”①
资本积累的不断发展,促进了社会化生产的发展。生产的社会化,表现为出现了规模巨大的社会化生产企业,企业中集中了大量工人共同生产劳动,生产资料由许多人共同使用而形成生产资料使用的社会化,生产过程成为由许多人协同进行的社会化生产过程,劳动产品也是由许多人共同协作生产出来的社会化产品;社会分工和专业化生产的不断发展,形成了日益密切的社会化分工协作关系;由地方市场到国内市场再到世界市场的发展形成了社会化的市场。生产社会化的发展,客观上必然要求由整个社会占有生产资料,以便对社会化的生产按照社会需要由社会实行有效的宏观调控和计划管理,并按照社会需要配置社会资源和分配劳动产品。这样,生产关系才能适应生产力的社会性质。但是,资本家凭借对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却把社会化的生产力变成资本家高效生产剩余价值的资本生产力,把已经社会化的生产过程由私人资本家按照追求剩余价值的一己私利进行控制和管理,把劳动者共同创造的已经社会化的劳动成果的大部分攫为己有,变成他们的私人财产。因而就产生了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的矛盾。这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的具体表现。随着生产社会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和在资本积累过程中生产资料越来越集中在少数私人资本家手中,从而使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日益加剧。这个矛盾的日益尖锐化,表明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有制严重束缚了社会化生产的发展,因而,用和生产社会化性质相适应的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代替资本主义私有制,就成为资本积累发展的必然历史趋势。